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Facebook S-1/A

工作的累積都是有用的,不要小看任何的累積。

上面那句話拿來當開場的原因,主要還是跟上表的Filing有關係。還記得一開始工作的時候,研究了美國超多家連鎖醫療產業的公司,大部分的時間就是進去SEC的網站找這些公司的Filing,只是Filing百百種,哪知到甚麼是什麼。有什的10-Q、8-K之類的,但那時候學姐就跟我說,去找S-1,S-1往往都是要IPO那時候的相關文件,對於公司的介紹寫的也會比較詳細。

感覺就像是如果國內妳要找上市公司的一些相關資訊,如果只是看財報,其實提供的資訊相對比較少,不過如果去看公開說明書的話,那反而會有比較多的資訊揭露出來。而且原來這些鬼東東都是有法源根據的,以公司募集發行有價證券公開說明書應行記載事項準則為例,裡面都有清楚的內容規範。(還記得當初寫現增的公開說明書時,剛好那時間點法規修改了,合作的會計師事務所也沒注意到,反而是我同事上網查到跟事務所的窗口說,但已經來不及了,當初為了作業時間的安排,先做的某部分就白做了)
恩,好,我離題了(看來初期我應該還是有太多的廢話想要講,所以一定會常常離題的)。

Facebook的S-1一直在修改,這幾天剛好看到36氪的从Facebook最新S-1表格看Facebook的网络帝国和业务发展,就有提到,以目前Facebook的營收結構來看,不外乎還是靠廣告收入Advertising Revenue與新增加的Payment and other fee revenue,佔比從去年三月的(87:13)到今年變成(82:18),以絕對金額來看,Advertising Revenue從去年第一季的637M到今年第一季由872M成長率大概37%。Payment and other fee revenue則是從94M變成186M,成長率接近100%。

從這裡可以看出目前Facebook兩大主要營收來源,成長力道都還是很足夠的。廣告的部分就不用多說明了,但我想知道的是Payment and other fee revenue這像營收的來源,主要應該還是用戶在Facebook上的Social Game的一些虛擬貨物而產生的營收。從研究上來看(S-1裡面有提到,就拿來引用),
According to an In-Stat report dated November 2010, the worldwide revenue generated from the sale of virtual goods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online worlds, and casual games increased from $2 billion in 2007 to $7 billion in 2010, and is forecasted to increase to $15 billion by 2014. We currently require Payments integration in games on Facebook, and we may seek to extend the use of Payments to other types of apps in the future.
簡單的來說,就是這塊市場成長性還是倍增的走,而Facebook也會試著再找其他的來源(金流)。但這部分要持續擴大,一方面就要找更多人來,不然另外的做法就是讓現有的人締結高一點。目前Facebook應該是還沒有這煩惱,人數也在擴增,締結的提升也沒有那麼當務之急。所以也許Market Place的模式,也會是Facebook拓展金流的一個做法。


[Start] 關於我 關於此網誌


Blog這種東西,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

以前小時候最一開始的PTT2的出現,讓大家一窩蜂的設立個版,大家會在上面進行互動。當初會讓你看個版會跟你說我的個版是哪一個,你可以來看看,這樣的話語通常就是讓你進入我的圈子的意思。

後來沒多久台灣的無名就出來了,在無名出現之前台灣也是有部分類似網誌的產品,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無名。無名的興起主要跟相簿有關,但他也帶給了當時台灣大部分人使用網誌相關服務的入門(BBS在當時或者現在來說,使用的群眾也是相對少數,Telnet還是比不上http普及)。後續其他網站也推出了很多類似的服務,當時也慢慢塑造出一些知名的部落客。

當時的我,其實也有個版寫寫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寫一些音樂的評價。不過基於都是自己的想法居多,故我選擇了一個不是那麼大眾化的BBS站-墮落天堂(IM),主要也是室友都在這邊,所以就在那邊寫了。

大學生基本上時間就是很多,所以我一天也寫個好幾篇。文章的形式有一般Blog有的長度,也有類似微網誌的Murmur。因為累積了很多東西,而且我也喜歡那環境,所以無名出來的時候,並沒有特別去使用他。後來Blogger出來的時候,也有採用過一段時間,但當時覺得他介面沒有那麼好用,所以也就放棄了。後來研究FB的時候,也有利用它記錄過一些事情,但也不持久。

現在會覺得想要用這網誌來寫寫東西,主要是平常時候的我,還是會利用Blogger的帳號寫寫我的一些想法與心情記事。但有很多關於我有興趣的網路發展、投資及平台經營等內容,若跟我的心情記事混在一起,總是不好。另外我也沒有系統性的將我的想法脈絡都記錄下來,長久下來我只有心法,沒有把它分享出來,就不能得到更多的收穫。(內心一直深信平台的價值,也認為互動才能讓一個人更強,過去華山論劍也是因為有切磋有互動,才能成就幾名大師)。所以Start! Up! Start-up!

[關於我]
寫寫跟這網誌有關的內容就好,其他拉里拉渣的東西,就留在我的內心吧。

研究所時期因為跟了老師做研究,開始接觸到了EC、Network Economics、平台、VC、PE、談判等內容。其中最有趣的不外乎是網路產業的Business Model研究,並且對於Business Development充滿了興趣。不外乎是從BP的撰寫,並從創業者與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業。工作時先後也有機會從這兩個角色來學習,也將當初學生時期學的東西轉化成實務來看,但這條路還是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慢慢有機會再補足!後來工作轉換到電信業,也就是十足的Platform產業,過去對於業界的想法,果然在這邊得到了體驗,有很多事情業界都是用很值觀的角度去做事情,很現實也蠻短視近利的,但說真的,就算是有個長期的看法與發展,也會因為組織的惰性,造成推動上的困難。這也是創新者的修練裡面有講到的,為何有些破壞性的創新,會讓新進者打敗舊有的王者。不過這幾年來,以電信業來說好處是大家都會綁在一起,有新的東西這些既有者就會是理所當然的Player,要被快速汰換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但換個方面想,也因為類似寡占的局面,讓進步幅度非常慢。

現在的我,雖然有時候還是會掙扎,但我想堅持當初的理想,繼續將我認為有興趣的事情一直發展下去,雖然曾被現時擊倒,雖然曾經充滿放棄的想法,但撐過來就是你的了,還是要堅持下去。為此,我就把這些東西記錄下來好了,畢竟正面的東西是會互相影響的。這幾年看了Mr.6Mr. Jamie等人一直都有持續的再創作,其實也鼓勵了我想把東西寫下來的衝動。但衝動若不做,一直也只是衝動而已,那就寫吧!

[關於此網誌]
如果你剛好有幸看到此網誌(其實是我有幸讓你看到),裡面的內容我目前猜想大概也脫離不了上面幾個東西「EC、Network Economics、平台、VC、PE、談判」,另外有個idea也想要Study看看,所以也許也會有一些該產業的相關東西與想法。反正東西都在那邊,分享就對了,也不用怕被偷走。因為越分享越厲害,能被偷走的,那也是別人厲害能做出來,反而是自己要檢討為什麼自己都在原地踏步才是。但大概就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也許沒辦法系統化的把自己的那套邏輯呈現出來,但這就是現在的我,我的思緒是跳躍的,有甚麼就寫什麼,說不定我寫久了,文筆就會好一點,到時候說不定就會有所改變了。